发表时间: 2020-11-19 22:35:59
作者: 珠海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浏览:
如果问今年十一月最劲爆的新闻是什么,我想最大的事必然是美国大选,不过鉴于拜登狂胜而川宝有可能玩赖的,建议直接快进到海军陆战队进入DC勤王,南北战争爆发,美国划洛基山脉东西分治。
除了美国大选之外,最劲爆的消息就是本来打算11月5日港股上市的蚂蚁金服被暂停,马云被四大机构监管约谈。
换言之,马云倒了(哭腔)。
考虑一下,双十一的档口马云被监管打这一闷棍,基本上跟SN被DWG主场虐到3:1之后,苏宁易购的感觉差不多,果然在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之后,阿里股价应声下跌8.3%,蒸发市值超过600亿。
那一瞬间,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乐视和暴风,轰轰烈烈又凄凄惨惨,当然马云不是冯鑫和贾跃亭,不用蹲号子,也不用下周回国。只不过,杭州湾几百个正准备卖出老股变身财务自由的蚂蚁员工们,恐怕等来的又是一场资产稀释之后的白日梦,本想买房买车买游艇疯狂奥利给的老哥们,恐怕连iPhone自由都做不到。
事情,反正就是那么个事情,有关事件的发展,感兴趣的腾讯新闻或者新浪微博都有,自己搜一搜就好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玩小贷的人多不胜数,暴雷的也遍地都是,可为什么爆炸的是马云和蚂蚁金服呢?
我们还得先看看一般的小贷怎么玩。
如果是一般的小贷呢,基本上都是要么背靠银行,要么玩P2P,主要是以发行类信用卡的方式,来赚取利息差和手续费。这种情况下,大多数是以民间募资到贷款发放,再到资金回笼。
理想状态下,资金通过不断的放贷和回收,对外达到资金池双向配置的目标,入口处有人购买、投资平台的借贷本金,出口处有人还贷回笼资金,以此完成现金流的滚动,平台吃一个双向的差价。
稍微朋克一点的,会放出超额标的,一边玩借贷,一边做投资,最后变成一种类似基金管理的模式。
当然,事实上大多数P2P平台是没有能力拿下和运营优质标的,最后都会因为做不到所谓的“刚性兑付”和“高回报率”,又不能解决平台坏账问题,进而演化成资金盘和庞氏骗局。等到崩盘的前一刻,平台提桶跑路,投资人血本无归。
很不道德对吧。
但是,这种小贷的不道德,主要是对于投资人和借贷人双向的不负责,或者更直白的说,就是一边用魔幻的利息合同欺诈前期借贷者,一方面用虚假的投资标的骗投资人。虽然很恶心,但是最后影响力是有限的。
无非就是同一笔钱的交易链条被斩断,然后链条两边的人一起上天台。
而蚂蚁金服就比P2P更凶残一点。
理论上,花呗和借呗给大家勾画的蓝图是阿里的盘子比天大,不仅每天都有若干亿的GMV创造出天量现金,并且支付宝用户的余额、余额宝、支付金额、基金销售等现金流都是为花呗、借呗输血的资金海。
等到用户在花呗、借呗消费之后,一方面促进了alipay拿到更多的GMV和现金流,一方面回收的本金和利息又能回笼进花呗、借呗的资金池。从阿里借钱再花到阿里的业务,这种超级牛逼的资金盘,几乎是仅次于吃公粮的四大行,盘子是肯定不会崩的。
当然,理论上的事是需要逻辑来支撑的,现实生活走的另一条剧情线,大家根本不讲逻辑。
实际上,当阿里已经通过C2C和O2O干翻百度,与腾讯瓜分中国互联网支付行业之后,守着一个几乎饱和的流量池,学P2P玩资金盘已经不能支撑中国朋克之王杰克马心中的星辰大海,他们需要更多更牛逼的资金获取方式,来喂饱阿里这头资本巨兽。
那么,应该如何解决呢?
蚂蚁金服给出的方案叫做“债权证券化”。
简而言之,就是把我们的花呗、借呗账单作为资产打包做成资本证券再放到市场进行倒卖。
如果以单笔交易来看,蚂蚁的盈利模式依然是“利息差”,花呗的实际年化利率在18%~30%之间,如果把一笔12月分期的花呗1万元债权打包成基金以年化10%卖出,中间8%的利率差,也就是800元再加上一笔手续费,最后扣掉税,就是蚂蚁的实际收益。
这样做,除了能够快速回笼资金,让借贷口的交易变成事实上的空手套白狼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挤兑和坏账风险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种高阶形态的P2P。
不过呢,前面我说了,阿里帝国的资金池和流量池都是天量,回笼的资产自然不可能乖乖在账户上吃利息,这么多绿油油的韭菜不能只割一次嘛。
等到一笔花呗债权抛出之后,回笼的1w本金又会回到花呗资金池,然后再借给新的用户,借出之后的账单又被打包成证券卖出,然后再回笼1w,再借出,再打包售卖,再回笼资金……
如此一年滚十次,蚂蚁只放了1万块,但扣掉给投资人的利息,净赚8000块,利润率高达将近200%。
这个时候,蚂蚁就已经从单纯的借贷生意,又叠加了一重叫做“资金杠杆”的属性,比如我刚刚举的这个例子,就是一个加了十倍杠杆的债券生意。当然,跟蚂蚁挂钩的债权基金并没有10%那么高,阿里也不会让一笔钱只杠十倍,最重要的是过蚂蚁手的钱是天量的,所以自然也不会只投一万块钱。
刨除基本的交易利润之外,如果蚂蚁上市,还能一边融资,一边割二级市场的韭菜,至于收益率嘛……反正我想象不到,大概就是30亿保证金杠到3000亿市值的样子。
而且,最骚的是借出的本金也没跑,只要举债方按时还钱,这笔钱最后也会回到阿里的账上。
哦,对了,阿里也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,上一个靠这个干出名的地方叫华尔街,里面有一个很牛逼的单位叫做雷曼兄弟,还有一个很牛逼的单位叫做摩根大通,他们通过兜售美国房贷债权赚到了无数的美刀。
然后……2008年暴雷,引发了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,而这种加杠杆倒卖债权的行为就被称为“次贷”,而这次金融危机也被称之为“次贷危机”。
OK,结论就可以给出来了:一般人加杠杆顶多杠到蛋,蛋疼揉一下就好了,可如果金融机构玩证券杠杆,就会给整个社会造成隐患。这个时候,国家监管下场约谈问询,暂时卡死蚂蚁上市,并督促蚂蚁退费,不仅是对投资人和举债方的保护,也算是对阿里集团的保护。
毕竟,真立案侦查,这事儿就闹大了。
不过,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吗?
用十年时间构建帝国,把乌镇互联网大会变成万国来朝的盛世,用双十一让全国叫爸爸,一言不合就炮轰银行是当铺、监管不当人的杰克马就要折戟沉沙低头认输了吗?
别闹了,一个坐拥万亿资本帝国、活生生把一个购物网站做成人民刚需的风清扬当然不是怂人,眼前的损失只是暂时的,马云公开怼银行的那一刻,就是在告诉我们——我在下一局大棋。
这里就直接上结论吧。
一句话:蚂蚁金服暂时不能倒。
前面我也说了,阿里集团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,由阿里投资的、等着阿里系投资的企业是不胜枚举,靠阿里养活的人更是成千上万,大家都要逛淘宝嘛。淘宝能不能稳定运营,可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。
而作为阿里系的支付核心,支付宝又是跟淘宝深度绑定,支付宝又是蚂蚁的拳头产品。
说白了,虽然蚂蚁是一个私企,但是因为布局早、给的多,蚂蚁已经变成了一种大众普遍适用的基础设施,这样的产品还有腾讯的qq和微信、华为的光猫、微软的系统等等。
一个蚂蚁的背后,有大众的消费需求、商家的销售需求、后浪们的借钱需求,以及投资人的理财需求。这些东西短时间内无法被替代、无法被终止。即便说真的决定清算蚂蚁,用户们存在支付宝的钱、通过支付宝购买的基金、商家们卡在支付宝账户上的款项,这是无数的财富。
这笔财富,应该怎么整?
让民众全部取出来?那会不会因为挤兑,导致系统崩盘、账目崩盘、最后一群人根本拿不到自己的存款和基金投入呢?而依托淘宝系统的商家和消费者怎么整?并入微信?或者倒退10年,回到银行卡网盾支付?
很可能发生。
那么,是否可以收归国有呢?
可以。
但是谁来出钱填补蚂蚁依靠杠杆吹出来的财富?这笔钱里涉及的可不止有资本方,也有大众的。如果国家接盘之后,蚂蚁的盘子会不会直接市值尿崩,那收来的烂摊子,又要续多少纳税人的钱才能填起来,这对于国家来说,要承担多少损失?
所以,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?
我猜,大概只有一种可能,无论蚂蚁下一阶段是否继续上市,总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“尾大不掉”的蚂蚁金服,该做的大概率还是注入更多保证金,来对冲杠杆催动的市值,最后逐步下调债权证券的比重或者砍掉债权证券化的业务。
再不济,开掉一条线,或者干掉几个项目负责人,也就算祭天了。
反正,淘宝还在、支付宝还在,蚂蚁作为背后的操盘企业就暂时不能倒,至少在拥有能够吃下蚂蚁家业务的应用出现,蚂蚁都不能倒。
但是,既然作为头部的蚂蚁被监管约谈,那我想国家出手也不可能是只干阿里一家,而很可能在2021年前后快速推进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化。
换言之,就是拉高民间小贷的监管要求,再往里一步,就是拉高了这些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放贷成本。
放贷本身就是一个重资产的盘子,行业内的企业不仅要跟同行竞争,更要跟办卡就送米面粮油和皮箱茶具的银行竞争,那跟几乎没有成本的蚂蚁、银行比,募资能力不足、放贷能力不足、回笼资金的能力也不足。
笼一块说,就是竞争力不足,不然早年间那么多P2P公司,也不会全部玩了庞氏。
这个时候,如果因为蚂蚁爆炸这件事,让国家下场给小贷市场洗牌,入场要求拉高,就会挡死一票想新入场的企业。而因为增加监管,导致大量灰色产业曝光,很多赖以生存的小贷企业很可能就会举步维艰,甚至可能因为账目盘点等问题白日升仙。
这对于维护市场安全、特别是维护消费者跟投资者权益这种事上,肯定是有非常积极的效果。
但转过头来说,即便真的大量的小贷企业倒下,但市场借贷、投资的需求还是坚挺的,这批被迫从倒下的企业里解套的需求会凭空消失吗?
当然不会。
这些人和钱,一部分会被银行吃下,但更多的人依然需要小贷,那他们就只能流向幸存的贷款企业。
那哪个厂牌最稳妥呢?当然是发力最早、规模最大、资金最雄厚、又有国家监管背书的支付宝以及背后的阿里。
你看,时间线收束了。
看似阿里家失去了现在,可他们的“战略自爆”一旦引国家入场,反而可以成为蚂蚁家做大小贷、支付盘子的工具。到时候,如果蚂蚁再次寻求上市,有“中国政府监管背书”、“东亚最强支付借款平台”、“联合国都说好的阿里亲儿子”三张王牌,可比现在靠债权证券化能讲的故事诱人。
届时,蚂蚁的市值可以吹多少,那就真主要看马云自己的想象力了,相比之下现在损失的一部分声誉、股票,也许都只是九牛一毛罢了。
至于说马云接下来干嘛,基本上已经没什么悬念,只要别上头,站稳挨打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,流血割肉都是为了自保,中国政府也是出了名的专治不服,熬过这阵子大家都有更美好的明天嘛。
文章内容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