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0-06-11 11:11:25
作者: 珠海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浏览:
拼多多究竟是靠什么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?
很多人给出不同的分析角度去解读,有人说是社交,有人说是团购,有人说是低价,但社交、团购这些概念10年前就有了,太过于泛泛,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。
在我看来这是拼团模式通过社交环境威力大爆发的效果。
首先看下拼团——即团购模式,作为零售促销模式中的重磅武器,集产品稀缺、价格稀缺、时间稀缺于一身,最重要的具有“自传播”属性,即用户必须自发组团达到一定人数,才能对远远低于常规零售价的商品或服务达成交易。
由于团购的社交传播效应,从它一诞生就展示了惊人的爆发力。
以团购的开创者——美国Groupon为例,2008年成立,借助于新兴的互联网和SNS社交网络,实现了爆发式的大增长,只用了3年时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,2011年上市当日,其市值超过230亿美元,在当时成为IPO规模仅次于谷歌的互联网公司。
「图片来自陈文中小站」
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团购大爆发,但经过2010年的百团大战后,真正的团购形态已经消亡了。在残酷的竞争中,为了争夺用户,各家团购网站都取消了参团人数的限制,经过巨额的资本补贴,商品供应由稀缺转为剩余,存活下来的美团则演化成了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的独角兽。
那么团购是否还有其生存及传播的土壤?
这时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来了——2011年小米成立,同年微信发布,借助于廉价智能手机的普及,移动互联网开始大爆发。14年春节,微信支付借助于微信红包成功逆袭,被马云惊呼为“珍珠港偷袭”。同年微信用户数达到6亿,快速渗透进入三四线城市广大人群。
这时,微信构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熟人社交网络,并将PC互联网时代没有融入进来的边缘人群——四五线乡镇人群,全部一网打尽。
2015年拼多多成立,发布移动端拼团产品。
前面我们讲过团购模式最核心的要素是产品超低价带来的稀缺效应,和拼团带来的传播效应,这两者缺一不可。
微信的熟人社交环境和零钱支付习惯,使得传播和交易可轻松通过指尖点击瞬间完成,交易的门槛极大的降低了,这为拼多多的拼团模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土壤。
在选品制造稀缺方面,拼多多在品类上以超低价生活消费品为主,如9.5元一提纸巾、12.9一条休闲运动裤、10.5元一瓶红酒,这些品类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晚期大众人群——四线以下至乡镇的家庭主妇(拼多多的用户画像也证明了这点)具有极大的诱惑力。
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,曾专门对穷人及低收入人群的行为进行了长达10年以上的研究,研究结果表明,由于低收入人群对金钱始终处于稀缺心态,他们更重视每一块钱的价值。
穆来纳森针对低收入人群和较富裕人群做了如下试验:
「图片来自陈文中小站」
对此,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,几年前,在参加一个聚会后,别人都匆匆乘车回家了,而一个朋友后还在路边等车。细问下才得知,她觉得2元钱的公交车不值,宁可在路边等15分钟1元票价的公交车。
所以,同样1元钱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价值是完全不同的,12.9元对一线城市收入阶层来说,可能用来购买一杯果汁。而对于一个四线县城的家庭主妇来说,12.9元可以在拼多多多为上小学的儿子买一条经济体面的裤子。
在传播方面,拼多多在在产品设计上做了一个关键的创新,将传统团购页面上的购买按钮分解2个独立的按钮——高价的”单独购买“和低价的“发起拼单”。通过认知对比策略,让用户被迫放弃价格较高的单独购买选项,选择低价的“发起拼单”,这样一来,每个用户既是购买者也是传播者。
显然这种设计的作用是巨大的,毕竟对于在意每1块钱价值的群体,为了省钱,会尽可能自发的去拼团。最重要的是微信社交环境对这种裂变式传播,起到了催化剂的效果,使得拼多多2年多时间就达到了千亿GMV,而京东整整用了10年。
最近社区生鲜团购兴起,十荟团、食享会,邻邻壹等创业公司,相继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至上亿元的融资,他们主要通过拼团销售低于市场价的生鲜水果,目标用户为三四线社区宝妈及中老年群体:价格敏感、时间闲余、有熟悉的邻里圈子,销售模式和拼多多一样,通过移动互联网微信群、朋友圈发起传播和拼团并完成支付。
这证明了以低价提供消费价值的拼团模式,在一定信任度的社交环境中,具有相当大的爆发潜力。
从最早荒蛮期的刷屏式微商、到云集的类传销式3级分销,一直到京东,唯品会这样的电商正规军(微信甚至为其画出自留地),各种不同的力量一直在探索和试错,给予了很大的期待和想象力。
经过长达8年探索,拼多多模式的成功,证明了具有“社交原力”的团购,才是社交电商的有效路径。
但要取得成功,需要大量易感人群,给他们提供低免疫力的商品,在产品设计上洞悉用户心理,才能在社交网络传播环境中有爆发的可能性。
说到易感人群,不得不提现在大火的社群电商,下面提到的一个案例,比较有意思。
有赞五年上市,拼多多三年IPO,云集、环球捕手等坐享流量红利,爱库存、好物满仓、有好东西等新平台在奋起直追。同时,大平台势力也横插一脚:唯品会孵化出“云品仓”,苏宁推出了“乐拼购”,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上线了“微选”……
这回又来了一个新的:棒棒糖
“棒棒糖”于 2016 年 2 月正式上线,定位母婴和家庭生活领域。
今年 8 月,棒棒糖上线社群电商品牌“万物心选”,着眼于新生代妈妈家庭里的消费品,既有其他品牌,也有自营产品,定位像母婴行业的“网易严选+考拉”。
上线一个多月,35 名种子用户迅速扩充为近万名妈妈店主,交易额急速上升,据团队估算,9 月单月交易额达 1000 万,今年底单月交易额将突破 5000 万元,超过原有电商平台“棒棒糖”的交易规模。
万物心选是一个炸裂式的销售模式,1+1并不等于2,而是一个团队。
1、销售奖励模式:销售佣金+邀请奖金+团队销售佣金
(1)普通店主
万物心选”采取邀请制注册,一旦接受邀请成为"万物店主",妈妈可以分享商品获得销售额的 5%-40%,自购也享受 5%-40% 的优惠,并且直接邀请新店主获得一张20元无门槛优惠券。
(2)金牌店主
而金牌店主的权益则在普通店主的基础上增加了:直属社群推荐店主奖励100元/位和直属店主利润的25%
(3)高级金牌店主
可以拿到你下面直属社群的店铺销售利润的25%提成,同时,你的直属社群有新店主进来,你是可以拿到150元奖励;当你直属社群有店主成为金牌店主或者高级金牌店主,那么他的社群会分离出去,他的社群产生的销售利润提现和新店主奖励,是他自己拿到的。
如果分出去的那位店主,是你直接邀请的,你还是可以拿到他本人店铺销售利润的25%。
举个例子,假设我邀请了店主B,店主B邀请了店主C,我不仅可以拿到B和C的邀请奖励,同时可以拿到B和C的店铺销售利润25%。
并且我每邀请一个店主,平台会有150的邀请奖励给我,而我邀请的店主及其以下店主的销售佣金我也可以拿到25%(在他成为金牌店主之前)。
但是当B成为金牌店主或者高级金牌店主之后,B和C再邀请的新店主,店主奖励是B拿到的。同时,C销售产生的利润提成,也是B拿到。不过因为 B是高级金牌店主A直接邀请的,所以B的店铺销售利润提成还是我拿。
2、培养用户粘性
在如今女性生育后在家庭和事业两难的处境下,除了实质性的销售奖励,妈妈们更希望得到的是个人的成长与提升。
因此,针对这一需求,“万物心选”一边承担物流、培训、供应链、内容和 IT 服务,还提供一站式培训内容,手把手教妈妈们如何从 0-1 搭建店铺。
针对不同经验的店主,还有中阶和高阶的管理课程,这些服务落实在整个分销体系上,在开店的过程中,店主妈妈感受到个人成长,感受到“被赋能”,从而对平台产生极强的粘性。
当然了,百花齐放,大家都有自己的玩法,但是万变不离其宗,社群究竟要怎么玩呢?
第一种:纯传播性社群
纯传播性的社群,目的在于福利。
这类社群的价值主张较轻,拿优惠群做例子,对于很多二三线城市的互联网用户来说,他通过你的链接,看到了商品的价格,跟他实际可以从你这里购买的价格差距巨大,那么在他看来,这就是一个特权,而这个特权只能在这个群里才拥有。
传播属性的社群,对于人数的上限没有太大的要求,基本上可以按照社群满配的标准去构建社群。
第二种:轻互动类社群
轻互动的社群,目的在于内容。对于用户来说,首先目的要很明确,大家聚集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。如果事情的目的能够达到,而且他对于这件事情的热情始终存在,他就会留在社群,否则就不会。
这样的社群,价值的主张是中等的,信息需要有用,但是不用时时刻刻都那么有用。
比如一般的兴趣群、学习群,就属于这样的范畴。大家聚集到这个社群内,目的是为了找到兴趣相投的人可以咨询问题,可以交流心得,从而玩得更好、学得更好。
第三种:重互动类社群
用户来到这里的目的在于话题和干货。
这样的社群的主张是较重的,一般在这样的社群内不会有太多的废话,基本上全是干货,而且大家都积极的参与讨论,单人提供的信息量是极大的。
比如一般的付费交流群、行业精英群、高端峰会群等等。
在这样的社群中,用户主要的目的在于高价值信息的交流,或者观点碰撞带来的新收获,交流沟通的程度会比较深入。如果不能保证长期的干货输出,那么可以把这类社群发展为行业交流群或同城吃喝玩乐群。
社群裂变的核心策略
在社群裂变之前,有一个重要的前提:信任。因为只有信任才能让你的裂变变得更加简单。
其实粉丝的需求无非就是三方面:名、利、情。
名:你要让你的粉丝感觉做了社群分享的具体动作以后,粉丝能够以一个更高的身份让他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。
利:赠品、返利、买券活动等。
情:让你的粉丝跟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,简单地说就是互相了解、彼此信任。
那么让粉丝具体的动作是什么?以及需要用到的道具又是什么?你必须给你的粉丝裂变中需要用到的话术、图片,甚至是视频和素材,以及非常清晰的路径,分享什么诱人的文案、图片和视频,这些必须要非常清楚,什么时候分享?如何去发朋友圈?如何去做分享?都要非常清晰地告诉你的粉丝这个路径,要傻瓜式、自动化的。
社群的精髓就在于参与感。你能够带动多少群员参与你的话题,互动,活动,你就有多成功。最后再说几点关于社群矩阵的注意要点吧。
1、要学会放权
第二级运营是最关键的,所以寻找优质用户很重要,留意活跃、上进、求知欲强的用户,并与其建立感情,比如:生活工作上的关怀或答疑,进而成为朋友,取其优势并委以重任。
2、学会复制
当你成功建立起一个不错的社群,就应该思考如何去复制。但复制有个基本的前提和原则,就是要先打样,再批量复制,最后才是无限复制。
打样的目的,就是要花足够多的时间,先把这个模式趟出来,包括如何玩转、坑儿有哪些、如何规避、还有什么更有趣的玩法、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哪些玩法上的区别,等等。
说一点:没搞懂怎么玩,就不要盲目扩张。
引流也不是一下子就把社群充满了,而是要细水长流,保证每天的进入量,不能太多,也不能太少。太少了,起不了波澜。太多了,一帮懵逼的人一下子聚在一起,怎么可能聊到一块去?
用户是需要慢慢被消化的,彼此建立熟悉度是需要时间的,这样新人来了,也能慢慢被照顾和接纳。有一点也要非常注意,就是加门槛的问题,要勇于加门槛,这样保证用户的精准性。
保证新老交替,适当地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,这样可以给新人更多的机会和空间,带来新的想法和新鲜感。
一个社群是要将品牌、小B、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,品牌需要一个好的平台,然后赋能B端客户去服务C端消费者,同时消费者也需要知名品牌下沉,让他们能用比较合适的价格买到正品。只是,这个共赢的事情目前做得比较好的还是少数。
想知道更多关于社群电商的玩法吗?只要在评论区留言的朋友,就送价值399元的桃李研习会会员。分销裂变怎么做?社群电商怎么玩?全在399元会员里面了。仅限前10名哦!
文章内容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